道路有了“主人” 管理难题有效破解
近年来,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,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,农村摩托车、汽车、农用机械车不断增加,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、物流配送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,节假日驾车回乡探亲访友的逐渐增多,汽车呈指数级增长,农村道路交通拥堵、事故风险逐渐增大。为破解山村道路安全管理难,蓬溪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以平安乡村建设为契机,于3月在全市率先施行了“路长制”,为辖区每个行政村道路配上“管家”。“路长制”全称是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路长责任制”,是责任更明确的网格化管理机制,如今,“路长制”的施行,不仅让村道路变得更加安畅,公路的“颜值”也逐步提升。
先行先试 农村道路落实“管家”
为满足农村地区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安全保障需要,今年初,蓬溪县主动作为、深入调研、实地考察,积极深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改革,在农村地区试点实施县、乡镇、村“路长制”,进一步厘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职责,将交通安全管理触角延伸至农村基层,达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目的,着力提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。
巡逻劝导、排查隐患、宣传教育……连日来,在蓬溪县广大乡村道路上,新增了一支特别的交通管理队伍,他们就是遍布乡村的“路长”们。
近日,在大石镇雷洞山村村道路上,几名路长正在对附近村道路进行巡查。“李主任,王警官,今天又在路面执勤呀。”此时,一辆摩托车缓缓地停了下来,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热情地与路长们打招呼。“老张,你看你又不戴安全头盔。”听到路长们这么一说,摩托车驾驶员有些不好意思,迅速从后备箱中拿出安全头盔,戴好后才离开。
雷洞山村村主任李启明是雷洞山村的三级路长。他告诉记者,作为路长,他与其他路长每天都要对雷洞山村附近的村道路进行巡视检查,无论是从路边杂草到路面抛物,还是从协助交通管理到安全宣传,每一步都必须要落实到位。
不仅是大石镇雷洞山村,今年蓬溪县在491个行政村均推行实施“路长制”工作。每一个行政村分别配备1名路长,每条农村公路配备1名专职路管员,由路管员履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日常巡查、宣传、劝导等职能,帮助农村居民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,提升法治素养,适时采集道路、车辆、车主等基础信息,协助指导购买机动车保险,及时上报道路安全隐患等情况,并将收集的一手数据逐级报送给各级路长进行处理。
守护安全 “路长”耕好“责任田”
“每条村道路附近都设有一面‘路长制管理公示牌’,牌上写明了每一级路长的名字和职务,并公布了电话,道路有隐患、破损等情况,我们都可以拨打路长电话。”新会镇林芝村村民姚海东指着路边的一块公式牌说到,农村道路有了“路长”我们更安心了。
自试行“路长制”以来,蓬溪县“路长办”探索了以“巡查→反馈→处置→督查→通报”为内容的五级“路长制”工作流程。路管员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路长、路长办,路长办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“路长制”工作开展巡查,对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、梳理,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;而对于路长办反馈的问题,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将根据职能职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,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,由路长办进行收集汇总并上报;当问题交办到责任单位后,路长办将对问题整改进行跟踪,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,责令限期整改,对因未整改或整改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,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,并纳入年终考核,同时将进行书面通报。
自从试行“路长制”以来,蓬溪县各村镇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及道路隐患都有明显下降,截至目前,全县辖区各乡镇道路中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,同比下降9%,教育群众10000余人次,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3处。此外,公安、综治、交运、农业、国土、水务等相关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,主动参与,形成了部门联动、齐抓共管农村道路交通工作格局,为探索乡村振兴建设平安蓬溪作出了积极努力。
(王令) |